2022年集中供地已接近尾声,自2021年年初实施集中供地以来,供地政策发生了多轮变化和调整。
实际上,过去两年集中供地的尝试中,也经历了土拍规则不断放宽和调整,临近年底,土地市场宽松政策已基本“见底”,也就是说进一步放宽的难度较大。在这一过程中,有不少资金实力较强的国央企和少部分民企择机逆势补仓,获取一定优质地块,这也为这些房企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。
三季度以来,集中供地节奏转向,目前越来越多城市今年明确进行第五批次甚至第六批次集中供地,但从后几轮整体供应量来看,明显不如前三轮集中供地,只有少部分城市后几轮集中供地能有亮点,尤其是一线城市在优质地块的加持下,热度还将居高不下,比如北京第四轮集中供地。
11月以来,房地产市场在信贷、发债、融资等方面利好频传,尤其11月末证监会的“第三支箭”发布,给房企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带来了更大可能性,对市场的作用也更像一剂强心针。但这“三支箭”对于房企目前更大的作用在于恢复现金流的稳定、恢复经营、恢复预期、保交流、保交付等方面,并不会直接体现在投资上,因此短期内对恢复土地市场热度效果不会太显著。
对于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来说,在“少量多次”的节奏之下,土地市场还将平淡收尾。
集中供地节奏生变,从三轮到五轮乃至第六轮,各地土地供应意愿有所增强,但房企投资意愿仍在谷底。
即便是“少量多次”供地,供地规模有所增加,但短期房企投资弱势的态势不会逆转。城市之间市场分化将愈发显著,一线城市和少部分核心城市在市场信心带动下热度有望回升,而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预计还将较长时间地处于低温状态。